当前位置:首页 > 武汉餐饮的扩张路 :向北,向北京 >

武汉餐饮的扩张路 :向北,向北京

来源重庆叁地时代数字科技工作室
2023-12-03 01:51:57

  今年4月,武汉一家知名连锁餐厅将其北京分店以1600多万的价格转让,退出北京 。这宣告了武汉本土餐饮10年进京路以失败告终 。
  与此同时,选择在河南、 内蒙古等北方三线城市发展的武汉餐饮企业却开得红红火火,武汉餐饮企业外扩路线在退出北京后仍然选择了北方。
  空运武昌鱼进京
  1989年 ,刚刚在中南大酒店旁开了一年的黄鹤楼酒家北上石家庄 。无论资历还是规模 ,黄鹤楼都只能算武汉餐饮行业的小字辈,它的举动让很多老大哥跌破眼镜 。几个月后 ,黄鹤楼开始盈利  ,紧接着在太原、呼和浩特等三线城市继续扩张,并且进入了北京市场  。
  同样走鄂菜路线的登峰酒家在观望了几年后 ,于1997年直接迁往北京,并且起了个颇具武汉特色的名字——九头鸟酒家。北京人排队吃鄂菜 , 成了当年的一道独特风景。短短几年 ,九头鸟在北京发展出十几家直营店。
  黄鹤楼和九头鸟的成功出走,让北京一时成了武汉餐饮业主眼中的掘金地 。武汉的餐饮大佬随后加入了进京大军 ,小蓝鲸、艳阳天 、三五醇、亢龙太子等大型连锁酒店在2000年后纷纷在北京开设连锁店 。走武汉特色之路是众多餐厅不约而同的选择 。打“鱼米之乡” 的旗号,空运原材料 ,他们纷纷给自己界定了鲜明的地域特色。
  2002年艳阳天北京分店开业当天,董事长余震彦斥资10万元包了一架豪华波音737-800型飞机,从武汉天河机场向北京空运武昌鱼,一度轰动全国餐饮业。“武汉菜最大的特点是以水产和鱼菜,空运成本太高, 就只能当地养殖,但水土不同 ,味道就大变 。” 武汉市商业服务学院烹饪学教授陈光新的担忧不无道理 ,原材料成本的激增压缩了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 ,而且北京的房租、人工 、水费等经营成本比武汉高出一倍还多 。
  “正规军” 赚不到钱
  原材料变味让走武汉特色的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 。有人想到用多样菜系来做补充,但因为缺乏像湘菜和川菜那样的品牌,无法在北京占据一席之地 。
  武汉市餐饮协会会长 、小蓝鲸董事长刘国梁总结当时的情况,“最欠缺的就是品牌管理体系和中央配送体系。 但那时候武汉的餐饮企业大都是家族式管理 ,没有职业经理人团队来做品牌管理 。”
  没有品牌,很多餐厅坚持走武汉热衷的“低价线路” ,然而艳阳天空运到北京的正宗武昌鱼的售价只有每份28元,而北京的外地餐馆冒牌货却能卖到50元。
  陈光新算了一笔账,“武汉的餐饮企业的毛利达到 40%以上就能盈利,但在北京这个数字要上升到55%以上。”而没有品牌的武汉餐馆想赚钱,实在是困难重重。
  刘国梁当时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“刘总 ,我们什么时候能回武汉?”小蓝鲸北京店2000年新张时 ,他特意派出武汉的精兵强将。但半年过去了 ,他们的恋家情结还是没变 。刘国梁认为人员问题也是武汉餐饮企业外扩的重要原因太恋家 ,不愿意在外面扎根 。”
  武汉餐饮企业在北京的定位也有问题,湖北省烹饪协会会长张贤峰认为 ,“北京和武汉两地文化氛围和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差异性。北京市民就餐消费注重餐饮文化 ,而武汉餐饮企业在这方面的宣传推广有所欠缺 。”
  九头鸟能在北京发展起来 ,这方面的原因不能忽视。“九头鸟的店面里有大量的荷花图案  ,突出了湖北鱼米之乡的特色 ,在这种充满地域风情文化的环境里进餐,别有情趣。”但武汉的其他连锁餐饮进京仍然保持武汉的装修方式 ,在店内设计上很少动脑筋。
  短短几年间 ,艳阳天 、三五醇、湖锦……一个个在武汉餐饮业响当当的名字折戟而归 。就连大家普遍认为生意不错的小蓝鲸 ,也在2003年因为拆迁,离开北京。
  “武汉的正规军在北京发展太难” 。陈光新所说的正规军,是在武汉已经形成规模的连锁餐饮店 。他发现“武汉的大块头(5000平米及以上的连锁店)在北京的餐饮市场上司空见惯; 但他们在口味上又坚持湖北特色,不肯迎合北京人。北京人喜欢‘土打土闹’,所以有些小店反而能做起来 。”
  北京有什么魅力,能让武汉餐饮企业前仆后继 ?作为曾经进京大军中的一员,刘国梁认为 ,“北京无论是作为餐饮企业的跳板还是通道都更便捷,只有在北京这个全国各大菜系林立的地方站稳脚跟,打出鄂菜的品牌和声音,才能顺利把湖北特色菜肴推向全国 。”
  农村包围城市效果好
  小蓝鲸北京分店撤回武汉后 ,刘国梁没有放弃向外扩张的打算。在琢磨了很多家武汉餐饮企业的发展道路后,他发现黄鹤楼的成功有章可循。“从三线城市开始发展 ,再转回北京,最后包围全国 。”
  刘国梁拿出一张中国地图,开始重新为自己的外扩布